10 月 8 日讯,《邮报》撰文明确支持杰拉德对英格兰 “黄金一代”“自负的失败者” 这一严厉评价,并结合 2006 年德国世界杯期间的球队经历,深度揭示当时内部的分裂与混乱,同时指出这段失败历史,正为现任主帅图赫尔处理贝林厄姆问题提供宝贵警示。
2006 年德国世界杯,拥有贝克汉姆、杰拉德、兰帕德等一众球星的英格兰队,被寄予冲击世界杯冠军的厚望,却最终止步八强,“黄金一代” 的光环随之褪色。《邮报》在文章中披露,当时球队场外的混乱状况远超外界想象。球员家属组成的 “太太团” 与媒体同住一家酒店,几乎每晚都会在酒吧发生 “激烈的争吵”,喧闹的氛围严重干扰了球员的备战节奏。前国门保罗 - 罗宾逊在回忆这段经历时也坦言,当时的一切 “简直是错的”,场外因素的负面影响已渗透到球队内部,成为成绩不佳的重要诱因。
而球队内部的分裂更是根深蒂固,正如杰拉德此前所言,以利物浦和曼联球员为首的俱乐部派系之争尤为严重。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,两派球员甚至在餐厅刻意分桌吃饭,乘坐球队大巴时也会主动分开就坐,这种明显的派系隔阂,彻底割裂了球队的整体氛围,让本应团结一心的队伍沦为 “各自为战的松散团体”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当时还出现了球员因待遇问题产生不满的情况 —— 一些球员对队长贝克汉姆被允许挑选酒店最好的房间感到愤愤不平,甚至就此向时任主教练埃里克森提出投诉,进一步暴露了队内的矛盾与自负情绪。
《邮报》在文章中分析,时任主帅埃里克森虽然被评价为 “可爱的人”,但性格上的软弱让他无力管控队内巨星们的自负情绪。面对派系之争、球员不满等问题,埃里克森始终未能采取强硬有效的措施,最终导致球队在赛场上凝聚力涣散,成绩一落千丈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来的主帅索斯盖特,他上任后通过建立严格的团队规则、强化集体意识,成功打破了困扰英格兰队多年的 “派系文化”,带领球队在 2018 年世界杯和 2020 年欧洲杯上取得佳绩,让英格兰足球重新看到希望。
这段历史如今成为了当下的重要镜鉴。《邮报》将图赫尔近期将贝林厄姆排除出英格兰队大名单的决定,解读为一次汲取历史教训的 “智慧” 之举。文章指出,许多声音认为贝林厄姆的存在对球队团结有潜在负面影响,而图赫尔此次的决策,正是在做埃里克森当年不敢做的事 —— 为了维护团队精神,不惜放弃个人实力出众的球员。图赫尔此前的原话也印证了这一思路:“(上一期集训)赛前、赛后以及比赛期间的态度正是我们想要的样子。那么,我为什么要冒险去改变它呢?”
在《邮报》看来,图赫尔的选择不仅是对英格兰 “黄金一代” 失败历史的反思,更是对球队管理理念的重塑。如何平衡个人能力与团队团结,如何避免重蹈派系分裂的覆辙,图赫尔正以实际行动给出答案,而这也将深刻影响英格兰队未来的竞技表现。